富镇古槐
富镇古槐记实
富镇古槐,位于河北省泊头市富镇村(原名富庄驿)丁字街西路口北侧,原富镇完小西校区南门口之处。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富镇村老者居民传说,在隋末时期,山东农民起义军将领窦建德(据史记载573一621年,山东贝州漳南县现武城县人),率领山东、河北起义军和隋军周旋作战,由南向北先后攻占景州(景县)、河间、献县多地,并建都称长乐王,公元619年迁都永年洺州称号夏王,占踞山东北部河北中南部一带。在战乱时期,窦建德作为起义军首领赫赫有名,战时多次途经并停驻富庄驿村,常在此地这棵槐树上栓战马,给当时村民留下深刻印象,并传说至今。由此推算,这棵古槐有1400余年的树龄。
在上世纪40年代末,这棵古槐看上去面临死亡,约三米高的古怪树身,直径一米半左右不规则的树腰,树心空洞,树身被三分之二的嘎嘎哒哒的树皮包裹,粗糙的树皮,支撑着寥寥无几的树干和稀稀落落的树枝,树冠微小光秃。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饱经风霜和战乱的这棵古槐,过上平安日子,慢慢弃弱新生,粗大的树身苍健,强壮挺力,整个树身奇特怪相,树冠茂密,从不同的角度看去,有让人难以猜测和看不懂的不同神秘风采(见图)。上世纪末,经《沧州晚报》《泊头电视台》等媒体的图文报道之后,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随之设置护栏等措施加以保护。至今古树生长茂盛,据笔者记忆,自1949年冬至今,不断有京城和各地专家学者前来探究古槐的生长经历。
富镇古槐,不愧为有句俗话称赞槐树: 千年松,万年柏,抵不过槐树一赖呆(方言)。由于它的树龄年限较长,相貌怪异而闻名于世。
此稿资料来源,并有下列(五十年代)人员提供:富庄驿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陈高峯、杨玉然,村民崔根(林铁保垒户)、郭凤和(特注:秀才,书法家,原富镇烈士陵园靠街牌坊两幅竖联和横联“烈士之家”、烈士塔塔身对联、横联、纪念碑文,富镇公社《红光报》报头、交河县“红星礼堂”等字迹均由郭书写)、刘国宝(富镇村民,文化馆助理员)、闫志刚、董培智、张宝贵、李双龙( 均富镇完小教师),并有富镇公社党委宣传委员胡博、公社文教室校长崔耀卿、李万明、伊树恩等。古槐是何年、何人、因何事亲手种植没找到一丝文字记载和其他言传,均说: 既便有当今个别人添枝加叶猜测是古代某某人所栽植,那是瞎编胡扯,欺骗和误导世人。
稿源来于1959年春至1962年秋收集,大交河县富庄驿公社文化馆长昝秀昌记载。敬致各位读者,如发现“富镇古槐"另有“古书文字”记载欢迎充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