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全球药品资讯论坛 管理员
医保专栏 4-17 浏览77
上海更新重点监控品种,中西药参半!利肺片等19个大品种精准控价
4月16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2月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的通知》,更新了重点监控品种名单,纳入了利肺片、活血通脉胶囊、注射用二羟丙茶碱等10个采购金额靠前的药品,中西药各占一半。部分品种还涉及两家生产企业,例如重庆天致药业和三普药业的利肺片皆位列其中。

自2024年6月首次公布以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已经连续公布12份重点监控品种名单。整体来看,被上海纳入的重点监控品种各月之间高度重合,例如利肺片毫无例外地出现在每份名单之中,注射用二羟丙茶碱、环磷腺苷注射液也多次上榜。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最初上榜的济川药业旗下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已出列。
在业内看来,通过“采购金额排名”的筛选机制,上海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控临床使用量大、价格高或费用增长快的药品,从而抑制价格虚高和过度使用,降低患者和医保基金负担。而在上海之外,福建等地同样从采购金额入手,针对特定药品实施重点监控,确保采购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实行动态清单管理


不断优化采购结构

自2018年9月起,上海全面实施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机制,采用“信息推送、绿线参考、黄线提醒、红线拦截”的询价议价模式。为进一步加强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的监管工作,上海从2020年10月起公布挂网公开议价超“黄线”幅度排名靠前且有一定采购金额的品种,并从2024年6月开始将名单延伸至未通过公允性品种和重点监控品种。
整体来看,上海此番更新的重点监控品种名单与今年1月相比略有变化。在品种上,海南制药厂的肌苷注射液替代了四川制药的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出现在名单中。

上海2月重点监控品种

1月重点监控品种

肌苷注射液是免疫兴奋剂,可用于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症、各种急慢性肝脏疾患、肺原性心脏病等心脏疾患,也可用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疾患。有数据显示,肌苷注射液的年销售额曾一度突破20亿元大关。在河南2023年牵头的十九省联盟集采(上海未参加)中,规格为2ml:0.1g的肌苷注射液中选价低至0.55元/支,但海南制药厂并未中选。
无独有偶,重点监控品种名单中的“熟面孔”注射用二羟丙茶碱作为哮喘常用治疗药物,其亦在上述十九省联盟集采之列,2ml:0.25g的品规中选价已跌破1元/支,但被上海列入的生产企业吉林津升制药并未中选。
此外,在上海重点监控品种名单中几度蝉联采购金额冠军的利肺片此番被纳入的生产企业增至两家,包括重庆天致药业和三普药业。利肺片是临床常见的中成药,具有祛痨补肺、镇咳祛痰的功效,可用于肺痨咳嗽、气虚哮喘、慢性气管炎等,其市场销售额在数十亿元级别。当前,利肺片的生产批文超过30个,被纳入中成药集采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属于中成药范畴的活血通脉胶囊也值得关注,此番其被上海纳入的生产企业也增至两家,包括重庆天致药业和乐普恒久远药业。活血通脉胶囊具有破血逐瘀、通脉止痛等功效,可用于癥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及高脂血症。尽管该品种此前已被纳入全国中成药集采并成功入围,但因只有四家生产企业参与角逐,竞争并不充分,最终未产生中选企业。
可以看到,定期发布重点监控的药品名单,已成为上海常态化监管的手段之一,已累计将19个药品纳入,这些药品涵盖多个治疗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心血管药物、呼吸系统用药等。该名单的更新不仅是单一监管工具,更是上海系统性控费、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多维度监控医疗资源配置,优化采购结构,加快促进“三医联动”改革目标的实现。

量化指标、细化手段


精准识别高风险品种

业内观点认为,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演进史,是我国医疗质量管控体系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缩影,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回归医疗本质,让该用的药用得恰到好处,不该用的药无处遁形。在顶层政策的指挥棒下,各地加快探索更加理想的重点监控管理模式。
今年2月,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福建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医保重点监控药品和重点关注药品清单的通知》。除了将4个药品纳入医保重点监控药品清单,福建还将14个药品纳入医保重点关注药品清单。

福建的重点监控药品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半年调整一次。具体来看,此次更新的医保重点监控药品包括成都天台山的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扬子江的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颈复康药业的普罗布考片、江苏联环的盐酸多西环素片这四个药品。其中前两个品种属于福建第五批医保重点监控清单,此次依然延续到第六批清单。

而福建更新的重点关注药品清单则更为丰富,不乏业界熟悉的老牌原研药,包括晖致制药的阿托伐他汀钙片、罗氏的贝伐珠单抗、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安进的地舒单抗等;此外,步长制药的脑心通胶囊、京泰德制药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九典制药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等临床大品种也在其列。
根据《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加强医保重点监控药品管理的通知》,重点监控药品的确定需要考虑六大情形:一是月均发货金额超过500万元的药品(按全省数据统计,下同);二是月均发货金额排名前20名的药品;三是月均发货金额超过200万元,且环比增长30%以上的药品;四是非疾病治疗必需、临床疗效证据不充分、未获得权威疾病诊疗指南推荐或未纳入临床路径表单、不具备药物经济学优势的药品;五是通过履约监测、医保稽核监管、举报投诉发现存在销售、使用异常的药品;六是需要纳入重点监控的其他药品。
福建的思路与上海如出一辙,二者皆以采购金额为核心评估标准,不过前者的管理手段更为清晰。对月发货金额超过500万元的,福建会责成生产企业从次月起按照规定调低挂网价,并相应调整最高销售限价及医保支付标准,调低的挂网价不再回调。而生产、配送企业对纳入重点监控清单的药品采购使用异常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福建将视情予以暂停相关药品货款支付、暂停挂网、撤销挂网等处理。
业界普遍认为,重点监控清单管理制度通过动态调整、量化指标、价格调控、临床监管、产业引导的多层次设计,实现了“费用控制-合理用药-产业升级”的闭环,上海、福建等地实践的模式不仅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控费范本,也为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生成海报

打赏作者

更多
收藏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严禁一切销售、清关广告,违者封号。全球新药、仿制药、特药实时信息,传播药品知识,仅供参考,请遵医嘱。
全球药品GlobalPharm
长按扫码关注公众号
取消